追蹤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趨勢
資料顯示,我國光照資源和荒漠戈壁資源量可支撐10億千瓦裝機容量。柴達木地區是我國清潔能源的聚寶盆,這里是我國太陽能、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太陽能聚熱量居全國第二,是拉薩以外的第二個高值區;且大部分土地荒漠化,征用成本低,環境容量大,從資源角度看,新能源開發前景廣闊。因此,青海提出了"建立中國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打造國家零碳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和送出基地以及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的宏大目標。
光熱發電異軍突起 昔日荒灘"變身"寶庫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要求,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我國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明確到2020年我國規劃新能源占一次消費能源的比重達到25%左右。
在今年5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指示。
我國光照資源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甘肅等地區,統計結果顯示,DNI(直接輻射)大于1700千瓦時的面積達到94萬平方公里。如果用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來建造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年發電量可達5.4萬億千瓦時,如果按照4000小時折算,裝機容量可以達到13.5億千瓦。因而,專家預測,利用西部地區的荒漠和戈壁,建設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基地,可有效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實現我國能源替代和碳減排的發展目標。
面對天賦海量資源,中共海西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書記孫立明表示,將全力助推海西州建成國家零碳清潔能源示范和送出基地、青海省重點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在國際上已有30多年的商業應用與經驗,繼美國、西班牙之后,南非、摩洛哥、印度、中東等光照資源豐富的國家都在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站。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熱發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達到8億平方米。
目前,我國在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的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實踐等已形成一定基礎,一些關鍵設備、核心技術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隨著技術進步、產業鏈貫通、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太陽能熱發電成本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未來,太陽能熱發電將在整個電力系統中占據重要位置。
近10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6億千瓦,占全國總發電裝機的35.1%,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制發電分別達到3.38億千瓦、1.54億千瓦、1.02億千瓦和1330萬千瓦,均居全球首位,可再生能源已逐漸成為我國能源供應的重要方式。
太陽能熱發電是除光伏發電之外的另一種主要的太陽能發電技術形式,近年來已成為全球新能源開發的新興力量。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介紹說,太陽能熱發電具有可調節、啟動時間短等優勢,可替代火電機組,形成規模后有利于增強系統調峰能力,有利于風電、光伏發電的消納。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于崇德指出,光熱發電具有儲能效率高、調峰能力強等多種優勢,是電力系統友好型電源,在多元化的能源結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解決清潔可再生能源消納、提升清潔可再生能源結構比例具有重要作用,是實現我國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發展的必由之路。
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示范引領作用顯現
為推動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產業化,國家能源局于2016年9月確定了首批20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并核定示范項目的標桿上網電價為1.15元/千瓦時。據了解,這20個示范項目總計裝機容量為134.9萬千瓦,涵蓋了塔式、槽式等太陽能熱發電的三種主流技術路線,項目地點也基本囊括了國內適合發展太陽能熱發電的主要區域。目前,有關部門正大力推動第一批示范項目的建設進度,力爭2018年底前建成投產。
李創軍表示,要進一步組織企業、科研院所加強技術攻關,提高關鍵器件與主體裝備的國產化水平。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爭取國家有關方面在土地、財稅及信貸等方面對太陽能熱發電給以更多傾斜。進一步完善示范項目操作方式和運作模式。在總結第一批示范項目建設情況的基礎上,擇機啟動第二批示范項目建設。通過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擴大市場,盡快使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模式形成完備的產業鏈,降低造價成本,為今后太陽能熱發電在國內大規模發展和走出去打好基礎。
針對第一批示范項目目前實施的現狀,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銳提出了五條建議。第一,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具有自身系統復雜、占地面積大、項目相對集中等特點,必須做好區域開發規劃,才能迅速有序地開展好項目建設,建議地方政府做好太陽能熱發電基地規劃。第二,第一批示范項目中有很多因更換廠址、技術路線等,拖延了整體進度,建議要踏踏實實落實近期規劃的目標。第三,建議地方政府在用地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對太陽能熱發電企業采取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等措施。從第一批項目實施情況看,由于用地成本偏高,導致很多項目停滯不前。第四,建議銀行能夠給太陽能熱發電項目提供優惠貸款。融資問題導致很多項目停滯不前。技術開發單位和民營企業在技術研發等方面優勢明顯,但在融資上卻遇到了很大困擾。主管部門應鼓勵企業爭取利率較低的世界銀行主權貸款。第五,加強國際合作。第一批項目里已經有很多國外企業參與其中,領域涉及制造業、技術服務和咨詢。如果能夠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可能會少走一些彎路。但同時必須加快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為太陽能熱發電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夯實基礎。
青海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李海峰提出,目前太陽能熱發電仍然面臨著技術成熟度不夠、裝備制造能力不足、總體造價偏高等問題,阻礙了產業化進程。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青海太陽能熱發電的支持力度,也希望德令哈進一步擴大太陽能熱發電規模。同時,開展多樣化試點,以此促進技術成熟并降低造價,盡快形成規模效應,充分發揮引領作用。
作為第一批示范項目參與企業之一的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建祥表示,太陽能熱發電站經濟性最大的風險,來自于發電量達不到設計值、設備故障率高于預期、運營維護技術不足等方面。他同時提示,太陽能熱發電站如果想贏利,規模必須達到50兆瓦以上。
協同突破核心技術 標準帶動規模效應
在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過程中,技術創新、關鍵技術的突破性研究、標準體系的建立及相關大數據的收集機制等,都是至關重要的關鍵點。就此,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許淳表示,第一,發展太陽能產業創新技術。與一般的產業集群不同,太陽能產業技術創新是將有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和技術服務機構整合在一起,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為產業發展匯聚創新資源,提升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第二,要組織實施重大技術專項研究。以突破高能效、低成本的智能太陽能電站的關鍵技術,智能電網高比例消納和送出可再生能源關鍵技術等為主要目標,解決產業重大關鍵技術問題,著力降低成本,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為太陽能產業提供科技支撐。第三,推動標準體系建設。我國商業運行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剛剛起步,設備制造、系統控制、運行安全等相關參數正在逐步積累完善,缺乏從設計到施工、調試與運營全流程標準體系。有關部門要通過嚴謹的科學匹配,總結提煉出行業健康發展應遵照執行的標準規程和細則,形成技術體系后帶動規模發展,用標準在國際上獲得太陽能熱發電的話語權。第四,推動建立太陽能資源的數據收集機制。很多地區的太陽能數據資源嚴重不足,不同地區的溫度、光照等數據差異很大,只有建立起數據龐大、詳實的數據庫,才能用大數據資源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許繼剛介紹說,2016年國家推出重點研發計劃NQI(國家質量基礎)重點專項項目--太陽能光熱發電及熱利用系統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太陽能高溫熱發電站檢測、能量存儲與交換、并網等關鍵技術標準及中溫太陽能熱利用系統、檢測等關鍵技術標準。
據介紹,有關部門擬近期立項的光熱發電國家標準,涵蓋了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吸熱器技術要求,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吸熱器檢測方法,太陽能熱發電站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太陽能熱發電站接入電力系統檢測規程,太陽能熱發電站熱系統技術要求,太陽能熱發電站系統檢測規范,太陽能熱發電站儲熱系統性能評價導則及太陽能熱發電站運行評價導則。
李海峰表示,目前青海電力公司正在研究、規劃、建設青海海南到河南、青海海西到華北、華中兩條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專項輸送清潔能源,為緩解中東部地區大氣污染、解決環保難題提供支撐。目前輸送到河南的特高壓直流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正在全力推進,預計2020年建成,輸送能力可達1000萬千瓦,年輸送電量570億千萬時。
專家指出,通過首批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的探索和示范作用,未來太陽能熱產業將呈現出成本顯著下降、核心技術突破、產業鏈完善、發展多元化的趨勢,也將出現太陽能熱的新利用形式和商業模式。德令哈、青海及西部等光熱資源富集的地區,今后在太陽能光熱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上,在光熱等清潔能源與城市建設、特色小鎮、清潔供暖的綜合利用上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上一篇:本土電纜行業崛起:兩大方向改變三大弊端 2019/1/6
- 下一篇:江南電纜榮獲江蘇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 2019/1/6